近年来,陕西省紫阳县不断强化生态振兴,创新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治理协作机制,加大违法案件查办,汉江、任河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安康市前列。
“四长制”压实责任
“我每天早晚巡河一次,与护河员保持密切的联系沟通。”高桥镇裴坝村党支部书记梁明山是西权河裴坝段的河长,今年以来,他与护鱼员、护河员共制止钓鱼20起,组织开展河道卫生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5次,清除河道弃土1起,河道水质保护工作有了极大提升。
紫阳县河流密布,汉江在境内流长59.06公里,有任河、汝河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20条,大小河流达531条。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紫阳始终把涵养生态、保护水质作为重中之重的政治责任,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河湖长制领导小组,率先建立“河长(湖)+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工作协作机制在全市推广,出台河(湖)长巡河(湖)制度,制定河湖长制工作问责办法。
据紫阳县河长办公室主任、县水利局局长刘从平介绍,该县共落实19名县级领导任县级河长,6名县级警长,落实镇级河长185名、警长17名、巡河员27名,村级河长262名、护河员342名,23个成员单位包联主要河流18条,同时县检察院、法院、公安局领导深度参与河湖治理,形成日常监管、公益诉讼、水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衔接,凝聚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跨县区协同治理
洞河镇位于瀛湖库区,是紫阳县水域面积最大的镇。为了强化汉江水质保护,紫阳县洞河镇、汉滨区大竹园镇与岚皋县大道河镇、民主镇建立三县(区)四镇协同治理机制。
启动协同治理机制以来,四个镇通过联席会议的方式通报工作进度,议定推进措施,多次开展秦岭生态保护、汉江水质保护、汉江十年禁渔等为主题的联合执法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
同时,四个镇还结合“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结合资源禀赋,制定富硒茶叶、柑橘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进辖区内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建立产业发展联盟,带动上岸的渔民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洞河镇党委书记、总河湖长唐帅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协作,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
为解决跨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有效监管,紫阳共建立了任河、洞河、麻柳河、朱溪河跨省、市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联合调研、巡查执法、增值放流、涉河项目审批等定期轮流开展活动,实现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全覆盖。
三省市检察协作
“前些年,有重庆、四川的人到紫阳这边电鱼,而调查取证难度较大。”紫阳县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余兴建说。
任河全长211.4公里,发源于重庆城口,流经四川万源、陕西紫阳,流域总面积4871平方公里。为了强化任河生态环境保护,三地签署了《关于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划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协作实施意见》,通过凝聚共识、深化协作、强化监督,形成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合力,以检察履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据紫阳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三地将综合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把行政公益诉讼作为协同政府治理社会公益难题的重要途径,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努力实现惩治犯罪与修复生态、纠正违法与源头治理、维护公益与促进发展相统一,推动构建精准化打击、多元化监督、专业化办案、社会化治理、法治化服务相结合的全方位工作格局。黄志顺 余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