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发布的第一份“一号文件”,也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发布后出台的第一份“一号文件”。全文共8个部分35条举措,为2022年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和依据。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为重点,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
(一)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对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相关具体措施做了全面和周密的部署。
一是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1月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度《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劳动力市场问题、持续的供应链挑战和通胀不断增加的压力,全球经济面临着较大压力。联合国预测,在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5%后,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降至4%和3.5%。在多风险因素叠加下,“保安全、防风险”任务艰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作为战略性基础物资,更是重中之重。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农产品需求量庞大,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更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对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筑牢了基础。
二是强调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当前成本端煤价约1000元/吨,气价高位且短期难跌,市场预期后续紧张,预计对农资的成本支撑效应会继续高位徘徊。为了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保护。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通过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可提振种粮农民的信心和收益,使国家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三是强调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举措。2021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为19.2亿亩,比10年前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减少了1.13亿亩,同时,目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例约为46.8%,全国仍有超一半的耕地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耕地质量不高、地块细碎化等,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也不同程度存在工程设施老化、损坏等问题。对此,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强调“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对于稳定种粮面积、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是强调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连着粮食安全。目前,我国种子面临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部分重要种子依赖进口,处于“大而不强”的格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再度强调了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重要性,为种业提供了持续、全面、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前景,掌握优质品牌及转基因等核心技术的龙头种业企业有望领跑赛道。
(二)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部分脱贫地区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作出一系列具体安排。
一是强调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我国虽然打赢脱贫攻坚战,但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部分脱贫人口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整体水平仍然不高,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重。只有增收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脱贫群众和地区的未来前景。中央一号文件从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等多方面给出方向性措施,对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切实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强调加大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当前一些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还存在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产业就业基础不牢、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适应等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同时,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举措,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三)产业兴旺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强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仅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融合程度低、层次浅,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较慢,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产加销、贸工农出现脱节,大宗农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不充分,急需在下一步发展中完善和加强。中央一号文件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放到农村发展的首要位置,在纵向上,强调要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在横向上,强调要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提升乡村经济价值。此举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二是强调发展县域富民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县域经济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等诸多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并向县域延伸,有助于缓解大中城市的发展压力,也有助于营造有效的县域市场经济环境,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激发城乡发展活力。同时,加强县域基层创新,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将有助于提升县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
三是强调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尚未取得关键突破,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能力亟需提升,农村农业一体化绿色发展政策机制与模式等还不健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放到“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议题中,体现了我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了从污染治理到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转变。同时,文件明确提出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仅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出了“破题之道”,为农民增收注入“源头活水”。
(四)人居环境改善和数字乡村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广大乡村,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家园。良好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情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是重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民迫切的民生需求,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一是强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是顺应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二是强调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我国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差距大,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等问题较为突出。中央一号文件着力在农村道路、供水、用电、住房安全等领域发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困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生产力、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基础。同时,农村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已成为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发力点,将迎来一系列重大工程。
三是强调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薄弱,投入少等问题依然存在,且留在乡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数字化意识和素养不高,城乡数字鸿沟明显,城乡网民比例基本为7: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具体要着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发展、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和乡村公共服务、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等关键任务,为农村数字化“补短板”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时,在此背景下,数智企业应当抢抓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农业产业数字化、城乡物流数字化、普惠金融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等方面做出创新探索,使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呈现出快速迭代、多维进化的创新趋向。
(五)强化基层组织效能是乡村治理的关键保障
强化基层组织效能既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支撑,也是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保障。
一是强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个强有力的党组织,中央一号文件就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治理、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强调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平安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基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重点强调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提升农村治理水平,让农民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能够享受现代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