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

安徽六安市 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2022-03-15 16:42:04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素称“皖西”。2000年3月撤地建市,辖4县3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居安徽省第一,户籍人口590万、居安徽省第五。

巍峨大别山标注了六安的地理区位。大别山挺立在长江淮河之间,六安居大别山北麓,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位于六安市霍山县境内。

六安是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中部地区省际交汇城市、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进入合肥1小时经济圈、武汉和南京2小时经济圈、北京和上海4小时经济圈,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淮河主要支流淠河,是六安境内最大的一条入淮河流,新中国成立后,六安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人工灌区——“人间天河”淠史杭水利工程,灌溉了千万亩良田。六安先后修建了佛子岭、响洪甸、梅山、磨子潭、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积蓄了70亿立方米II类以上优质水源,为六安、合肥、淮南等地提供饮用水。

《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经久传唱、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歌曲创作于六安的金寨县。解放战争时期,六安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是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里诞生了11支主力红军部队,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地、红二十五军诞生地。

六安是全国著名茶区,盛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此外,六安资源富集,素有“江淮粮仓、白鹅王国、茶药宝库”之称,粮、油、棉、麻、羽绒等农副产品产量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霍山石斛、皖西白鹅羽绒、天麻灵芝等名优特产品享誉海内外;六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霍邱铁矿已探明储量26亿吨,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金寨钼矿已探明储量230万吨,居亚洲第一。

放眼六安,天堂寨古木苍莽,万佛湖风光旖旎,白马尖绝美震撼。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40多座,全市森林覆盖率50%,南部山区达70%以上,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全市拥有2家AAAAA级、24家AAAA级景区,已打造9个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景区,1条国家级红色精品线路和一批风景廊道。六安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魅力中国城”十佳城市等荣誉。

近年来,六安大力实施绿色振兴战略,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

弘扬红色精神,提振发展动力。多年来,六安一直弘扬大别山精神。借助数字技术,让红色文物说话。通过4K超高清、5G、大数据等技术,六安市完成1600多件文物、照片的全息扫描和三维数据采集,编写制作了10个红色文物故事。借助网络传播,让青年人参与。六安市采用微电影、微视频形式,启动第四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搭好大众平台,让普通人说话。举办“我有红色传家宝”活动,吸引几十万人次在线观看。在党建活动中,六安市近几个月来突出急事难事,扎扎实实办,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共收集梳理517条“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首批上报29条,重点项目8条,取得重要进展。

抓住振兴“牛鼻子”,做实“138+N”工程。六安把推进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牛鼻子”,用心注力,紧抓不放,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1”即培育一批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能人经济;“3”即推进规模经营、主体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经营;“8”即着力打造茶叶、蔬菜、水果坚果、中药材、小龙虾、皖西白鹅、霍寿黑猪、皖西麻黄鸡八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N”即发展八大产业以外的产业。“138+N”工程实施以来,六安已累计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4355人,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3万家。2020年,八大农业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366亿元。

积极融入长三角,发展“飞地经济”。六安市建平台促开放,着力提升合(肥)六(安)经济走廊建设水平,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合六经济走廊载体和纽带作用,突出“抓走廊、带全市”思路,依托走廊全面对接合肥、链接长三角,将六安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今年,六安市将加快建设皖北(霍邱)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快推进与上海松江区合作成果落地转化,重点突破燃料电池、航空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依托开发区与沪苏浙地区加强对接,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发展“飞地经济”,力争建设1—2个省际合作园区。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六安将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护好绿水青山。统筹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消耗低、排放少、质效高的绿色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确保“十四五”开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