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 文化振兴

乡村的滋润日子

2023-02-14 19:47:58

cc7a78e943d44eadbb25773a03320378.png

曾经到乡村致贫原因时,人都觉得是人的懒惰造成的。这在很多时候是把乡亲们冤枉了。

在陕南安康的草庙村传说有一句歇后语:下雨打老婆——就工夫。想想看,连打老婆都要利用下雨的空闲时间,可见平常有多么繁忙。乡下的殷实人家把时间看得紧,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庄稼活,不敢浪费晴天的好时光,只害怕下雨耽搁了耕种收获等农事,就会影响了一季庄稼的收成或者年景。而真正遇到了下雨天,却也一样有下雨天的很多事情需要做,比如和秧田、栽秧苗、插红薯秧子、移栽菜苗、做针线活等等。很多时候,也只有干完了下雨天的活儿,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才可以聚在一起,打扑克牌、下象棋、谝闲传,或走亲访友,家常联络感情。

乡村的读书人是特别喜欢雨天的。当农民勤劳养家是真本领。只有下雨天,他们才可以名正言顺地读书。雨天读书不受体力之苦,这时读科普书籍、实用技术或者其它感兴趣的闲书既是逛世界、长见识也是一种歇息。所以,山村里凡是有点规矩的人家,便耕读传家晴耕雨读当成了一种家训家风,教育后人要充分合理利用时间,人闲地不闲,心闲身不闲,粮囤里要装粮食,脑子里要装知识,不可一日无事可想可见,晴耕雨读,耕读传家,这是多么热气腾腾的乡村生活图景啊

当下的山村里,随着生产生活面貌的不断改变雨天里可干的事儿多着呢,比如喜欢追剧的,可以安心地从早看到晚看电视剧;有文艺爱好的,可以学习吹笛子、吹唢呐;大妈大婶大嫂,便在家里练习跳广场舞……可是,下雨天干什么不好,为什么流传了“就工夫打老婆”的不文明呢?最初听了这话我是不理解的。在村里待久了才感受到,下雨打老婆的是一种情感沟通也是一种精神抚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淡安稳的日子里,需要不断的新鲜刺激,甚至需要在朴素的爱情婚姻里激起一些小涟漪。在村里一对夫妻身上看到,他们之间的便是这生活涟漪的一种。两口打架不记仇,床头打架床尾和他们之间的好像是叼空骚情示爱的一种方式,如饭菜里的醋、酱油、香精等作料。

有一天,只听这两口吵吵嚷嚷的。我住在他们附近,既是邻居,又是他们眼里的省上干部,心想劝架去迟了恐怕会闹出什么意外来。于是,三脚并着两脚赶了去。走近看,不是男人在打女人,而是女人把男人按倒在院场的柴草堆上,还骑在身上,一边拿拳头捶男人屁股,一边问男人还骂人打人不。男人管不住嘴,什么难听的粗话酸话一个劲儿往外喷。女人并不恼羞,便用身子使劲儿压男人,又是扯男人的嘴角,又是拧男人的脸:你这嘴是吃饭说话的,还是干啥的?

我以为两口子真打架,男人力不从心。一时半会找不到劝架的得力说辞,便即兴调侃:打架呢,也不选个日子?不是说下雨就工夫么!听见我的话,女人噌地拾起身,晓得这个狗日的吃多了!一句话还没骂完呢,披头散发地就跑回了屋里。

阳光下,柴草堆上,男人顺势就呼噜大睡起来。

这是我刚驻村遇见的一幕,事后与其他邻居们聊起这事,他们说我你包(别)管,那是隔天都有的事儿。仔细打问,说是两口平常从田地里干活回去都喜欢喝几口,女人比男人酒量大,俩人一起喝着,经常把男人喝醉了。男人醉了,女人要惹,本来互相说笑呢,说着说着,尺寸就大了,女人或接不上话,或受不了,于是就开始动手动脚。

次日,见女人又要去地里劳作,我逗趣:让男人去干活嘛,咱女人在家里玩多好。女人知趣,笑:不干活,一家人要吃要喝哩。男人接着调侃:,你让他在家里玩,她心里闲得慌,就喜欢跟上一起出力流汗

夏季的傍晚,经常听见女人在喊叫孙子让洗澡,催促早点上床睡觉,而后她却换了碎花布裙子,拿了一把蒲扇坐在院场扇起来,悠闲地享受一天中最漂亮最悠闲的时光。冬天的初夜里,从他们家门前路过,经常听见女人吼老师给你咋教的?”男人有时也插话你给爷也争点气么!就晓得他们两口围坐地炉在取暖,而孩子在旁边写作业呢。也常听见他们家火炉上的吊锅里咕咕噜噜响个不停,一般都是腊肉炖萝卜或干菜便晓得俩人一会儿还要喝几盅子的。

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在琐里滋润着呢。

后来的两三年里,我知道两口的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平常见他们带着两个孙子上学,每年都养得有几十只鸡、三四头肉猪和一个母猪,地里种的有庄稼粮食和时令蔬菜,得空还在附近打些零工,无论天晴下雨几乎没有空闲过,勤劳得令人感动。

不知从何时起,不见两口子酒后打架了。想是当爷爷奶奶的人了,村里经常有外地客人路过他们家门口,怎么也得顾及一家人的脸面或者爱的表达方式。也见男人经常是红脖子涨脸的,知道两口在劳作之余又喝酒了女人喝酒脸不红,言行又相对稳当,看不出来是否喝酒了。男人也很少喝醉了,因为难得听见他作贱自己的女人。他如果喝醉了,或说话,都是这样开头的——拿以后的话来说……

在相同的光阴里,他们的生活过得看起来似乎每一天都很劳累、很破烦,但也很简单、很快活,忧愁、烦恼等对于他们而言,像山村的雷阵雨,来得快,也去得快。

 


 

作者

杨志勇,陕西旬阳。陕西文艺创作百人计划人才,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陕西工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