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陕西省紫阳县的花婆婆民宿入围“雪鹿奖·乡建年度榜样”。这是紫阳县激活乡村资源、转化生态优势的初步成果,标志着来自秦巴山区的民宿产业得到全国同行业的充分认可。从民宿康养到全域旅游、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条以生态环境为本底的发展脉络在茶乡紫阳落地生根,显现出蓬勃的发展后劲。
其时已至,抢占先机承接消费市场
城关镇青中村的周显国第一次听到“民宿”这个说法,是镇村干部来动员拆迁。他们家那时还是贫困户,住在30多平方的土坯房里,院坝钉着一圈木桩,养了两头浑身裹满粪污的仔猪。
民宿不仅对周显国来说是陌生的,在整个西部地区都算得上是新近的事物。即便赫赫有名的乌镇民宿、莫干山民宿,也是十四、五年前才兴起的。民宿最先盛行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瞩目成就,城镇化快速推进,民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们对乡村自然生态的追求、对传统乡土文化的依恋和对乡村生活方式的怀念日益浓郁。紫阳县委、县政府抢抓乡村振兴机遇,以“乡愁”为感召布局生态旅游,整合优势资源规划民宿产业。
民宿产业应该怎么发展?紫阳县组团前往多个省市考察学习,最终确定借鉴莫干山民宿产业发展经验,以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基本思路,引进“隐居乡里”民宿品牌,带动民宿产业专业化运营。
花婆婆民宿是紫阳民宿产业发展的破题之作。民宿度假区位于城关镇青中村,由紫阳县政府出资,通过采用EPC总承包“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的模式,引入专业团队设计、建造和运营。项目2020年6月开工建设,2021年底完工,2022年7月15日正式投入运营。
花婆婆民宿有6座院落、1栋云上会客厅,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行走在民宿度假区,花、草、树、石、步道、房屋错落相应,虚实相生。一棵冠如巨伞的核桃树兀立于小院中,树龄至少百年以上,主干黝黑皴裂,枝丫遒劲繁密。“原来的院子和树也是这样共生的。”往年茶季,老房主周显勤一家经常在核桃树下手工揉茶、摊开簸箕晒茶。他说,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家标准化茶厂,但是依然怀念在老屋制茶的日子。这些带着时光印痕的物景和故事,最能引起人们对乡村记忆的共鸣,实现对心灵的疗愈。花婆婆民宿建造中遵从了这一规律,始终坚持尽最大可能地保留原始风貌,哪怕是一块凸起的石头和贴在岩壁上的青苔,也小心地呵护着。
七个院落大多是在旧址上重建,保留了村庄原有的肌理。从外观上看,错落的石围挡,本色的夯土墙,青褐的瓦屋顶,都沿用了紫阳传统民居元素。巨大的玻璃窗淡化了室内外边界,坐在室内不仅能享受到温暖的冬日阳光,还将近树远山、高天薄云尽收眼底。屋内布局舒朗淡雅,原木桌椅温润亲和。
花婆婆民宿秉承了现代康养民宿倡导的“低碳”“环保”“自然”理念,凸显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见素抱朴的东方哲学和生活美学,又强调了优秀地域文化的延续性,注入了新时代精神。
厨房里隐约传来“叮叮咚咚”的声音,这是管家陈林翠在制作油泼辣子。她将本地辣子和着大蒜一起剁碎,泼上滚开的芝麻油,放凉后装进罐头瓶,以备客人就餐时选用。来自城关镇新田村一组的陈林翠做了三十年家庭主妇,凭着一手好茶饭,在52岁这年找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2500元的底薪,另外还有提成。我七、八月份的工资最高,都将近5000块钱。”陈林翠说。
周显国、李玉秀夫妇和陈林翠年纪相近,也是第一次找到稳定工作。以前,他们家以种菜为业。“头天把菜摘回来、理好,早上两三点钟就去县城占摊位。去晚了,就没地方摆了。”周显国说,把菜摆好,打一阵瞌睡天才亮。后来修建民宿度假区征收了他们家的房屋和耕地,置换了一幢150多平方的砖混楼房。搬新家,立新业,周显国现在被聘为民宿的“万能工”,每月3000元固定工资;李玉秀成为民宿管家,平均每月工资3000多元。一年下来,夫妻二人务工收入7万元以上。
据紫阳县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夏开松介绍,花婆婆民宿自今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600人次,实现销售额105.5万元,带动14户村民就地就业。
花婆婆民宿度假区在公路左边,右边一排两层建筑,是这里原住民的置换房屋。曹义军置换的房子面积最大,也是装修得最好的,全景玻璃和大露台外,挂着“月亮湾民宿”的招牌。“老家的基础设施建好了,又有花婆婆民宿带动,乡村旅游的大环境起来了。”在咸阳经营供水供暖设备的曹义军注销了公司,投入200多万元改造出6间住房。脱贫户周显军、周显宝用置换的房子开办了农家乐,创业青年欧阳维维租用置换房开办了“栖乐居”民宿。在花婆婆民宿的带动下,青中村民宿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民宿是什么?对于周显国和他的乡邻们来说,就是一个拴得住心、留得住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而对于紫阳民宿产业发展而言,花婆婆民宿是紫阳县打造民宿品牌、推动民宿集聚发展的成功尝试,是整合资源优势、彰显地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其势已成,点面结合布局产业集群
初冬的风吹得竹林“簌簌”作响,天气预报提示晚间将会有小雪。梦紫阳民宿里,苟云华正和酿酒师品饮今年新出的第一缸米酒,炉火把琥珀般的米酒映成了桃花色。梦紫阳民宿位于高桥镇兰草村,米酒是开发的下游产品。在花婆婆民宿建成前后,紫阳县又有梦紫阳、杨家院子、焕古六舍等15家精品民宿投入运营。
紫阳县拥有独具一格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乡村资源,境内高速、国道、省道、汉江水道纵横叠加,是安康市文旅康养产业“一核、两带、三区”的重要节点。紫阳县坚持政府主导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支持民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民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方式对全县民宿产业项目进行扶持。自2018年以来,全县累计捆绑各类项目25个,完成投资1.56亿元,为民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天可体验插秧、稻田抓鱼,晚上看老电影,或者躺在柔软的草坪上看繁星满天,听溪水潺潺。西安游客宋斌说:“没有想到,梦紫阳这充满农耕元素和怀旧情调的小院,前身竟然是闲置的国有资产。”梦紫阳民宿的大部分房屋建于1945年,先是地主庄园,后来收归国有,并长期为紫阳农场使用。紫阳县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引进创业致富带头人苟云华开发民宿。苟云华接手后,共改造住房11间,流转稻田78亩,建成茶叶加工作坊和米酒工坊,探索“民宿+茶叶+稻米+茶米酒”三产融合模式,形成住宿、休闲、团建、研学等为一体的“山乡慢生活”主题民宿。
紫阳县鼓励对闲置房屋进行改造,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乡村民宿建设,变“闲置房”“空心村”为“网红点”“体验村”,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民宿发展特色化。
同时,营梁村的“杨家院子”由农家乐升级改造,成为观赏茶山风光、品尝富硒美食的特色民宿;贾坪村的山间小筑,在保留土坯房风貌的基础上打造“观江民宿”;农安村的开心农场依托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建成农耕体验主题民宿。紫阳县还通过依托旅游景区、利用原生资源、围绕茶旅融合、盘活闲置资源,形成“民宿+美丽乡村”“民宿+非遗”“民宿+购物”“民宿+研学”“民宿+美食”的发展构架。
“紫阳县始终坚持政府引导鼓励,尊重市场规律,主张民宿服务个性化、特色化与民宿运营规范化、专业化相统一。”紫阳县副县长秦宗道说,“我们结合资源优势,已经完成民宿产业的点上布局。通过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联营联建打造民宿产业集群,塑造民宿经济的整体品牌形象和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其兴可待,生态绿色铺垫发展底色
从紫阳县文旅广电局获悉,目前紫阳还有23个民宿项目正在规划建设当中。民宿主们为什么敢于将真金白银投入到民宿产业,投的是紫阳生态旅游的未来。紫阳民宿产业的走向,不仅仅是停留在吃资源优势的老本,更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势同向同行。
安康市是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调研期间,作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推动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建设安康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给安康未来发展明晰了科学定位。
在9月27日召开的安康市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武文罡指出,要增强“旅游+”“+旅游”思维,坚持发展与保护协同、产业与生态相融、重塑与提质并举,以生态环境为最好本底,以文旅康养为有力支撑,以全域创建为主要抓手,聚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推动全市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紫阳开掘“山水硒、茶歌道”的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乘势而上,建立文旅康养产业链链长制,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康树民、副县长秦宗道两名县级领导主抓,县文旅广电局牵头,18家县级部门配合,大力实施“旅游+”“康养+”战略,打造“汉江画廊·茶歌紫阳”品牌。
由紫阳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文旅康养产业布局,推进全域旅游提质增效,加快新业态培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休闲旅居、田园观光、亲水体验、森林探险、健康运动、疗养研学等康养基地。
紫阳县县长向德刚说:“紫阳县将不断放大生态优势,以‘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民参与’规划全域旅游,通过‘育龙头、强链主、补链条、搭平台、保要素、建集群’的工作思路发展好旅游产业链,为全市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紫阳贡献!”(通讯员 黄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