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 生态振兴

陕西: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2022-09-16 10:21:50

近日,王绥兵在自家葡萄大棚里接待着一拨又一拨来采摘的游客。“阳光玫瑰”葡萄正是成熟的时候,像极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挂满枝头。从大棚外往山上远眺,一大片苹果树挂上了“头茬”果,未来,总计2000亩的陕果集团高标准山地苹果将成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一笔不小的收入。旅游“火”起来了,一到节假日,村中心广场上挤满了游客,村民侯志海嗅到商机,把自家的山杏山桃运来卖,一下午就挣了600多元……

这是绥德县郝家桥村的秋,是收获的秋,沟沟壑壑里果香四溢。

d25d-42938154e61e70dd554af3a503ddab16.jpg

靠着“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郝家桥这个昔日的穷山沟彻底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过上好日子。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郝家桥村考察时说:“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

“一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把郝家桥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嘱托,不断谋划着让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振喜说。

不只是郝家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发起广大三秦儿女不忘初心使命、团结一心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书写“好答卷”的磅礴力量。

关键是选好“带头人”

“两委”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项富民重点项目,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向群众公示项目开展情况,遇到困难党员干部协商解决……刘振喜“当家”后,始终坚持把班子自身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让郝家桥的振兴之路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党群一心同努力,村里面貌日日新。刘振喜介绍,今年,村上添了一座游客服务中心,接上了燃气管道,改造提升了温棚,与榆林旅投公司合作打造了“一线、一轴、双核、多点”的旅游产业布局,让游客从“停留两小时”变成充实地参观游玩一整天……

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这一点,宝鸡高新区十二盘村的乡亲们也深有体会,“以前,我们这儿的人想尽办法往山外跑,现在山外人争先恐后地往咱这儿跑。”

给村子带来改变的,是十二盘村党支部书记薛林科。2018年换届,平均年龄不超过50岁的新“班子”正式“上岗”。在薛林科带领下,村上制定了五年建设规划——围绕“山”“水”“林”“田”“村”做文章,做优生态、做特农业、做活文旅。

难吗?难。难在规划的项目动辄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资金。薛林科给班子成员“鼓劲”,带头没日没夜细化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一遍一遍向上级汇报、对接,终于将规划上的文字变成了现实。

如今,村子人居环境大大改善,青山环绕、绿水悠悠的十二盘村美景成了人们向往的诗意栖居。这美景和规划犹如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宝鸡市一家公司已前来洽谈合作。这个暑期,前往十二盘村的车辆,从村口排到了310国道……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陕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发展。杨凌示范区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后备干部培养“雏雁工程”;宝鸡市启动新时代村(社区)干部培训行动,进一步增强村(社区)干部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西安市开展“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鼓励支持退出领导岗位干部、退休干部、新任职年轻干部和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到农村地区干事创业……各地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

8907c7f4ab5a8dd6a0d689a941bf5685.jpg

富民产业旺起来

去年,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郝家桥村村民郝长雄深感振奋。看着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他撇下打拼多年的汽修厂和保险公司回乡创业,在郝家桥村后山上箍了三孔窑洞,承包520亩荒山搞巴杏种植。

“杏子再过三四年才成熟,目前我在杏树林套种了西瓜、豆子和药材。”郝长雄对发展巴杏产业很有信心,“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好光景在后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杨凌示范区田西村,“雄娃书记”忙得不可开交,一批又一批订购红薯苗子的客商接踵而至。此外,村上的红薯产品正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田西村有着30年红薯种植的历史,早年因管理不善,红薯种植始终不见成效,村子经济难以发展。“雄娃书记”叫田小雄,是个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的“80后”,干劲足、想法多。他推动整合全村778亩土地并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用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资源,攻坚发展红薯产业。

育苗大棚每年育出脱毒红薯种苗超过1000万株,“田薯叔”连锁经营店成为“网红”,村里在乡村建设、旅游、设施农业等方面先后成立7家公司……如今,田西村走出了一条集特色产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之路。红薯这个过去不值钱的大田作物成了致富增收的“金疙瘩”。2021年,田西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富裕村。

近年来,陕西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3+X”特色产业,积极培育9大农业全产业链,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让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

在幸福家园安居乐业

道路宽又长,窑洞亮堂堂。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总书记去年在郝家桥见到的景象,是陕西扎实推动乡村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缩影。

秋夜处处桂花香。下班回到家的张运弟,总爱在社区里走走。看着熟悉的灯光、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花木,她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现在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8月25日,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居民张运弟说。

从高山之巅搬到集镇社区,从“初来乍到”到“安居乐业”,这一切都得益于锦屏社区实施的易地搬迁安置区“幸福家园”建设。

“这饭特别可口,大家一起吃很热闹!”在佛坪县岳坝镇岳坝村,一到饭点,50余名70岁以上老人便来到村上的“幸福苑”就餐。食堂里,党员志愿者热情地为老人们分发碗筷、打饭、端菜,老人们也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用餐,一派其乐融融景象。为解决村中一些留守老人吃饭问题,岳坝村于2020年冬季建立运营了“幸福苑”,每天免费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两餐,并安排专人服务老人用餐。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近年来,陕西扎实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五大专项行动确保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等提升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561处,受益259万人,持续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质量水平,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激励陕西党员干部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三秦大地上已掀起推进乡村振兴的热潮,全省上下奋力绘就乡村新画卷,让幸福的“秦声”“秦韵”奏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