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 生态振兴

五色”执笔绘就新东楼

2025-01-10 16:36:29

丹凤县竹林关镇东楼村,位于竹林关镇西南5公里处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由中国社科院选派,包扶单位为丹凤县人社局。

东楼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现有生态底色,盘活资源发展产业,强化基层治理提升乡村面貌,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新变化,群众生活迈上了新台阶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五彩”画卷。

01.jpg

红色党建领航向

东楼村深入开展“抓党建、强堡垒、促振兴”行动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红色引擎”,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乡音党课”、“主题党日制度,统筹实施“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驻村优势,协助村党组织落实好制度,带头深入农家院落和田间地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传达给村民,着力提升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02.jpg

绿色生态绘新景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理念贯穿着东楼村的发展。该村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山清水秀生态美,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统一发展。行走在东楼村,青山依依,碧水潺潺,仿佛置身于绿色画廊之中。

03.jpg

金色产业鼓腰包

东楼村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动力。

在上级扶贫资金支持下,在社科院结对帮扶下,东楼村肉牛养殖产业悄悄兴起。原东楼村小学旧址摇身一变成了丹凤县盛东凯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东楼村副主任李合利兼任盛东凯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把2100平米的厂房、办公区、养殖区、饲料间、活动场所布置的井井有条。2024年继续争取项目资金,完成对盛东凯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扩建,新建圈舍、饲料加工及草料房,扩至120头肉牛养殖规模,推进养牛产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2024年度脱贫户村集体经济分红人均130.62元

鹏达丰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柿子产业园),立足土地资源,结合气候特点,总投资300万元流转土地280亩,引进柿子、五味子、连翘等经济作物,为当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奠定了基础

04.jpg

蓝色治理润心田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治理法制化,由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组成夜访团,将每周二晚确定为“平安夜访”日会同公安、司法,聚焦解决信访问题、邻里纠纷、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一线为群众讲政策、讲道理、讲方法,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全力解决民忧民困。东楼村召开村民座谈会、协商议事会广泛听取民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摒弃不良社会风气,精心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用群众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05.jpg

橙色服务暖人心

东楼村着力补上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开展温馨的“四心”活动。一是耐心听民意”。“四支队伍”通过入户走访,听取民意了解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等问题,针对工作实际,精准施策。二是恒心抓监测四支队伍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全面排查返贫、致贫风险点,因户施策落实兜底保障、产业就业、以及医疗、教育等帮扶措施。三是热心解难题四支队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日常工作当中,关注群众身边细小普通的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解难题。四是决心帮实事四支队伍组织包扶干部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重点指标,对168户一般脱贫户,7户重点监测户逐户进行排查,详细了他们吃、穿、住房、饮水、就业、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收入来源等基本情况,努力把各项工作任务做细做实。

丹凤县竹林关镇东楼村,始终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岗位上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用好“红、绿蓝、橙种颜色,聚焦特色产业,共谋绿色发展厚植为民情怀,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李刚民   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