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凤县竹林关镇西北方向 6 公里处,坐落着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南丈沟村,这片土地承载着一段壮烈英勇的红色历史。如今,它正凭借着独特的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绽放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回溯至 1946 年 7 月,李先念、郑位三等率领的中原解放军北路突围部队在此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原河南军区第七团第一、第二营和干部大队千余人,在执行向中原突围部队靠拢的任务途中,于 31 日抵达竹林关南丈沟、古路河一线时,遭到了先期到达的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及保安团的重重包围。我军指战员被困天花崖,在敌众我寡、兵力悬殊达十倍之多的艰难困境下,毫不退缩,浴血奋战。最终,周子华等 100 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这场红色战事,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南丈沟村民的心中,成为了村庄发展的精神内核。
近年来,南丈沟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紧围绕红色资源做文章,深入贯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发展理念。一方面,村里组织专业力量深入挖掘红色历史,结合详实的历史资料以及当地流传的红色故事,精心梳理出完整且生动的红色文化脉络,为传承红色基因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一支由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红色讲师团”应运而生,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亲切的乡音、质朴的情感,通过“乡音党课”、“院落会”等接地气的形式,将那些激昂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让红色精神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赓续先辈们的红色血脉。不仅如此,南丈沟村还自发承担起对战斗旧址的日常管护工作,确保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始终保持庄严与肃穆。据了解,每年都有数十批次的各级干部专程来到这里,瞻仰烈士纪念碑,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如今,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南丈沟村的发展脉络之中,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源泉。
随着红色资源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南丈沟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借助红色旅游的热潮,村里开始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缮道路、改善环境卫生,同时积极开发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足迹、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曾经宁静的小村庄,如今因红色资源而热闹起来,村民们也在红色产业的带动下,拓宽了增收渠道。南丈沟村正以红色资源为笔,以乡村振兴为纸,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让红色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熠熠生辉。(丹凤通讯员 李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