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 新闻资讯

讲好西安地名故事,传承千年历史文化——鸣犊镇地名文化讲座助力乡村振兴

2024-09-14 12:40:28

微信图片_20240914142635

2024 年 9 月 14 日上午,阳光洒落在古老的长安大地,陕西乡村振兴网主任、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双成,以及“品典中国”融媒体摄影编辑王普贤一行,满怀热忱地奔赴长安区鸣犊镇街办,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中国地名文化讲座。

微信图片_20240914112438(1)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长安区鸣犊镇街办的乡镇文化干部和各村乡村振兴工作人员纷纷齐聚街办会议室,共同期待着这场文化盛宴。赵双成秘书长以渊博的知识和生动的讲述,引领大家穿越时空,探寻“鸣犊”镇地名的历史由来。

微信图片_20240914112437(1)

“鸣犊”二字,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从少康中兴时窦龙立姓,到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鸣犊崇尚礼治、倡导以德治国;从汉惠帝时期河北贫苦少女窦漪房入宫,历经奇遇逆袭成为皇后,再到汉文帝刘启意外登基开启“文景之治”,这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鸣犊”二字在大家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鸣犊”,不仅是贤士贤臣的代称,更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百般尊崇窦鸣犊的专用词。这个地名,承载着从春秋战国到西汉这段厚重的历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芒。

参加讲座的乡镇干部们无不感慨万千,通过此次学习,他们全面了解了鸣犊镇地名的历史渊源,深刻认识到鸣犊地名背后那两千多年的深厚历史。大家纷纷表示,要讲好鸣犊镇地名故事,传承中华文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微信图片_20240914112535(1)

讲座结束后,赵双成秘书长与鸣犊街办干部吕卫花就挖掘鸣犊地方文化和特色产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深知,地方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特色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支撑。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鸣犊镇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讲好西安地名故事,传承千年历史文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让我们共同期待鸣犊镇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微信图片_202409141124381(1)